各类教师考试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行政法学(00216)+名词解释+主观题汇总1

2019/3/29 11:05:03      点击:

 ——名词解释合集——              
1.行政法
2.行政主体
3.行政优益权
4.行政相对人
5.羁束行政行为

6.行政给付
7.行政规划
8.行政许可
9.行政指导
10.行政命令

11.行政复议法律关系
12.共同诉讼人
13.司法审查
14.行政追偿
15.滥用职权

16.行政优先权
17.行政立法
18.其他规范性文件
19.行政违法
20.司法审查当事人

21.公务员
22.内部行政行为
23.狭义的行政责任
24.行政赔偿
25.行政征用

26.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27.行政处罚
28.行政不当
29.紧急避险
30.第三人

31.过罚相当原则
32.行政裁决
33.一般授权立法
34.行政程序法
35.行政侵权责任

36.行政
37.行政奖励
38.一事不再罚原则
39.行政补偿
40.行政赔偿请求人

36.行政授权
37.行政责任
38.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内容
39.代履行
40.行政程序

41.抽象行政行为
42.行政赔偿
43.行政处罚
44.相对人参与原则
45.行政复议机关

46.内部行政行为
47.行政征收
48.行政给付
49.行政程序法
50.行政违法

 ——名词解释答案——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行政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2.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3.行政优益权:是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上或物质上优益条件的资格。
4.行政相对人:又称为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共同构成行政法律关系主题的另一方当事人。
5.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6.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它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等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如金钱或实物)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7.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业和其他活动之前,首先综合地提出有关行政目标,事先制定出规划蓝图,以作为具体的行政目标,并进一步制定为实现该综合目标所必需的各项政策性大纲的活动。
8.行政许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9.行政指导: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行政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10.行政命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是行政行为中极为普遍的行为形式。
11.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复议中,行政复议机关与复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以及其他复议参加人、复议参与人之间,为了解决行政争议,依据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规定面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2.共同诉讼人: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的诉讼,称为共同诉讼。原告为二人以上的称为共同原告,被告为二人以上的称为共同被告。共同原告和共同被告统称为共同诉讼人。
13.司法审查:指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国家司法活动。
14.行政追偿:是指国家在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之后,依法责令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15.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背离法律、法规的目的,背离基本法理,其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形式上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但其内容与法律、法规设定的该职权的用意相去甚远。
16.行政优先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行政职权而赋予行政主体许多职务上的优先条件,即行政权与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权利在同一领域或者同一范围内相遇时,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
17.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18.其他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及行政措施等。
19.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20.司法审查当事人:是指在发生行政争议后,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或参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和行政主体。
21.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2.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
23.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义务而引起的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即行政违法以及部分行政不当所引起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24.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
25.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人财产或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26.依职权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赋予的职权,无须相对人的请求而主动实施的行政行为。
27.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28.行政不当:也称为行政失当,或称不当行政,是指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虽然合法但不合理、不适当的行为。
29.紧急避险:是行为人为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及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侵害法律保护的其他公共利益或者他人权益的行为。
30.第三人:是指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申请参加诉讼或由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31.过罚相当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所科罪种和处罚幅度要与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过错程度相适应,既不轻过重罚也不重过轻罚,避兔畸轻畸重的不合理、不公正的情况。
32.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33.-般授权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34.行政程序法:是指调整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程序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35.行政侵权责任:是行政责任的一种,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36.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和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37.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了物质或精神鼓励的具体行政行为。
38.一事不再罚原则指对行政相对人的某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类处罚的原则。
39.行政补偿:是指国家机关因合法行为(并未实施违法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造成的损害所给子的补偿。
40.行政赔偿请求人:是指依法享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请求赔偿义务机关确认和履行国家赔偿责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41.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2分)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
42.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国家对此承担赔偿责任。
43.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44.相对人参与原则:是指行政相对人在程序上有了解并被告知有关自己权益的行政行为权利。
45.行政复议机关:是指受理复议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46.内部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
47.行政征收:指行政主体为了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及宏观调节经济活动的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向负有法定义务的行政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具体行政行为。
48.行政给付: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等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49.行政程序法:指调整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程序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50.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