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教师考试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03706)+论述题+主观题汇总2

2019/3/30 11:42:22      点击:

一、论述合集

1.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2.试述理想信念的作用。

3.论述在新时期如何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基本关系。试述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怎样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 联系实际论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辱观的伟大事业中,如何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


6.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7.论述提高司法公信力。

8.试论法的作用。

9.试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优越性。

10.试述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


11.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12.论述家庭美德的内容及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13.论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14.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5.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16.试述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7.试分析法律关系的构成。

18.试述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9. 论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通及其历史作用

20.论述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21.试述法的适用。

2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3.试述道德的本质。

24.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5.试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26.试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27.试述法的实施的基本形式。

28.试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29.试述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30.试述行政法及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1.联系实际论述追求理想必须艰苦奋斗。

32.联系实际论述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33.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4.联系实际论述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应该培养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5.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36.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和提出的重要意义。

论述答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且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具功能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县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总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结构完整、逻缜密密的科学体系。

2.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理想信念的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向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向人生指明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它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在复杂的人生境遇中透过迷雾看到曙光,水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能给人生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一个人有了自觉的理想和信念,就会立场坚定方向明确,意志坚强,热情高涨,精力旺盛,从而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在现实人生中,当人们遇到特殊困难或重大打击,有时甚至陷入绝望境地的时候,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来支撑自己,人就会垮下来。而理想信念正是在这样的地方和时候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不为巨大的困难所压倒,而且使人在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

3.爱国主义不仅表现为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理性认识,更表现为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只有做到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培育爱国情感,树立爱国思想,履行爱国行为,做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本追求。

1)要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白尊、自信和自强。爱国情感是长期形成的,但又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在实践中一点点地培育。培育爱国情感,首先要在直觉上增强爱国情感的体验。其次,要在理论上增强爱国情感的体验。最后,要在实践中增强爱国情感的体验

2)要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要成为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只有爱国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在爱国情感的基础上,树立爱国思想,实现爱国觉悟的理性升华。在今天的中国.树立爱国思想,特别需要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国家安全形成科学理性的认识。

3)要实践爱国行为,以宴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具体表现为:刻苦学习,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端正思想,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躬行实践,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4.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基本关系。只有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才能更加稳妥地走好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3)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使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总是处在积极的状态,使自我意识处于良性循环中。

4)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个人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使社会的财富不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5.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重视荣辱,树立强烈的荣辱意识,以正确的荣辱为内心防线,监督、控制、调节自我的思想行为。

3)要明荣辩耻,学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绝不能以耻为荣,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美丑不清;应当明荣辨耻,扬荣斥耻,明确判断行为善恶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4)要趋荣避耻,做当荣之事,拒为等之行,使知荣知辱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内化为种生活方式,为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发挥积极作用。

6.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基本内容有:

1)爱国守法是要求公民应该有 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2)明礼诚信,是要求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信守承诺。

3)团结友善,是要求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互爱,与人为善。

4)勤俭自强,是要求公民应该勤劳勇敢、艰苦创业,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愤图强。

5)敬业奉献,是要求公民应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服务社会。公民的各项基本道德规范在内容相互联系,在公民道德实践中相互作用,交叉渗透。

7.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普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具体精施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完普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3)推进严格司法。

4)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5)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6)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8.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法的作用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但一般要重点理解的是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从法的目的和内容的角度所做的分类。从法的内容看,法具有规范作用;从法的本质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会作用。这两种作用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法可以通过其规范作用而实现其社会作用。

1)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作用,主要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能够为人们提供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指引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而对般人或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通过了解法律可以预知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后果。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国家机器来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的作用。

2)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从法的本质和目的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它是法的本质的必然体现。在任何阶级社会中,法定是要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前者是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后果是法的社会作用的重要方面。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国家的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并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以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主权利。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10.人生目的指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动的动力源泉,当人们意识到为什么活着的时候,就会产生种巨大的力量,激励着人们为了既定的目标面奋发进取、努力拼搏。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道路崎岖不平.面对各种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一个 人的人生目的越明确越高 尚.内心所激发的驱动力就越强大越持久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不气馁,不退缩:相反,错误的人生目的则容易使人走入歧途,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或是放纵物欲、虚度时光.游戏人生,或是投机钻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追求生命意义,实现人生价值,这是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才能懂得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自己或少数人,而应当为大多数人、为社会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出自己的贡献,把责任和贡献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价值所在。

11.社会主义道德是一个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和各种道德规范的系统整体。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时,又强调指出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深人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并且,诚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增强诚信意识,坚持诚实守信做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最终获得成功。

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既要靠法律手段,更要靠道德力量,以诚信的道德觉悟维护市场秩序。依靠道德力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能节省成本,符合市场经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经济生活对人们诚信意识,守信规则的道德要求越高。如果出现了不诚实不守信的情况,正常的市场交易活动便被破坏了。

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

出。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大大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一个社会如果缺乏诚实守信,人们之间不能真被相待,人与人之间就没有信任、信用和信誉,只有猜总和猜疑,交往就无法进行,和请社会的正常秩序就根本无法建立起来。因此社会和谐发展需要增强诚信意识,把诚实守信作为道德基础,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12. 1)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有:

①尊老爱幼。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尊敬,照顾和赡养老人,抚养、热爱和教育子女。

②男女平等。要求在家庭生活中男女享有平等的地位,权利和尊严。

③夫妻和睦。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互敬、互爱、互助、互信、互谅。

④勤俭持家。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勤奋劳作,节约俭朴,合理持家。

⑤邻里团结。要求在家庭生活中与邻里之间友好往来,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2)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①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家庭美德建设既能增进人生幸福,也能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对于个体人生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一是加强家庭关德建设,建立美满温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家庭关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开人牛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②加强家庭关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是加强家庭 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美满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二是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13.作为当代中 国大学生,应该自觉地确立起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1)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坚持读书学习。既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点哲学理论、政治理论,读点马克思主义的书,同时也不能离开自己所处的社会,不能离开对周围社会的观生的观察和把握,

2)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坚持参加社会实践,人的理想和信念最终是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离不开人的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因此一定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3)确文正确的理想信念,应该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二是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伯念结合起来;三是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14.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主义原则作为社会主义调节社会、集体与个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的基本原则,应该面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和实施.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集体主义既耍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倾向,又要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倾向。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其最高层次是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要求,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较高的层次是对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的要求,即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一般层次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即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划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导部门。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修正案,宪法相关快是指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而的法律规范。

2)民法商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之尼调整民事和商中活动的基础性法律。我国采取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我国民法法律部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核心法律规范,附之以一些单行的民事法律。

3)行政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之一,主要包括有关行政管理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察与监督以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4)经济法,这是从民社自怯部门和行政法部门分离出米的法律部门,其调整的关系主要包括经济组织关系、经济竞争关系、经济调控关系经济管理关系.经济监督关系和涉外经济关系。

5)社会法,这是近些年新则分出来的法律部门,调整的社会关系主婴是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

6)刑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刑法除包括 1997314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外,还包括此后的八项刑法修正案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有关惩治犯罪的决定等。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诉讼程序法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仲裁机构和人民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1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从业人员都要奉行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表里如一,信守诺言、讲求信誉、遵守职业纪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3)办事公道。办事公道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

4)服务群众。服务群众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尽力设法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处处为他们的实际需要着想,  重他们的利益.取得他们的信任和信赖。

5)奉献社会。奉献社会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要树立为社会、为他人作奉献的职业精神。

17.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

1)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中的主导性因素。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三类:自然人、组织、国家。其中。自然人是所有法律关系主体中最基本的主体,组织是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法律关系主体,国家是特殊的法律关系主体。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即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它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2)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以下三种:物、行为和智力成果。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能够为法律关系主体所支配的客观实体。其应当具备的条件是:为法律所认可:为人们所支配和利用;能够为人们带来某种利益。法律意义上的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智力成果是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风能、大气环境、地热资源以及有价值的情报和资讯也开始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3)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主体为了满足某种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法律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的要求做出或不做出-定行为 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18.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全部刑法规范,体现刑事立法与司法基本精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基本准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指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都必须依据刑法的明文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尤明文规定不处罚。

2)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要求对于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等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贵刑相适应原则。指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是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和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尤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19.1)科学内涵: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彤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生的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推动历史发展得强大精神力量,是鼓舞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

①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②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

③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④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⑤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历史作用:

①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20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般说来,一个人的贡献 越大,他实现的社会价值就越高。

2)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个体的努力和奋斗,人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和奋斗的过程,般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人是社会的人,人进行的自我价值活动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越高为他人和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他所能实现的自我价值就越高。如果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仅仅理解为单纯的利己活动,囿于自我的封闭圈,不为他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的自我价值是不可能实现的。

3)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创造社会价值是因,实现自我价值是果,不创造社会价值,就无法实现自我价值。

21.法的适用,也称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法的适用也是法的实施的重要方式,对于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法的适用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司法是与立法、行政相对应的概念,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司法包括市判和检察,同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检察权由人民检察院行使,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是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法的适用的主体,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适用法律。

2)法的适用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是保证司法机关正确.合法及时处理案件的前提,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处理案件时必须依据相应的程序法的规定。

3)法的适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司法机关在案件的调查、市理、判决等活动过程中,有权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司法机关作出的对当事人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当事人必须执行。

4)法的适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法的适用是司法机关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需要司法人员受过专业的教育和训练,具有完备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高的经验,否则很难胜任这一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22.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下,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

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一定范围内和定程度上更加凸显出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进程,方面可以享用资金、技术利用之便利,促进本国经济快速成长,但另一方 面也必然增加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使自己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中面临更大风险。为了趋利避害,发展中国家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就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只有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大限度地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又要降低风险,赢得主动,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维护本国本民族的根本利益。

4)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安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安自菲薄、崇洋娟外的民族虚无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在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但是绝对不能搞“全盘西化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切领域都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模式。

23.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1)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②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惠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亦化。

2)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其特殊性表现为道德是以能动的方式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②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24.法的本质属性在于其阶级性,而根基则在于其赖以产生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充分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遵循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在我国,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既是工人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同时也是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实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体现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不是仅体现少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十年方法论,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探索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独特规律,强调从自己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考生的发;走自己的路,不照抄照搬西方法律制度模式;三是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和谦虚的态度对待前人和他人的宝贵经验,既注意继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又注意借鉴外国法律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还在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其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起着有效地保障作用。

25.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①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和谐相处。

②助人为乐。助人为乐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见义勇为。

③爱护公物。爱护公物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

④保护环境。保护环境要求人们讲究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⑤遵纪守法。遵纪守法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

2)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①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②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一方面,社会公德既是社会 成员都要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也是社会成员进一步提升道德境界的基础。另方面,社会公德在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悲扬善,扶正祛邪,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和秩序方面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更加突出.成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

③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

26.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集中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

1)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先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实践的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必然反映,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借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必须做到便民利民。

3)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公平正义需婴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4)服务大局是对法治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正确定位,是实现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我国目前的大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服务大局重在落实,必须坚持在法治实践活动中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必须高度重视法治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必须注重和强调各地方,各部门以及各机构的协调与配合台。

5)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这三个方面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五个方面的内涵,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从不同侧面系统地揭示出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原理,同时又完整地描绘出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图景。

27.法的实施是指法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和法的适用三种基本形式。

1)法的遵守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的遵守,等同于法的实施。狭义的法的遵守,也称守法,是指一切组织和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在当代中国,守法主体包括我国的一切组织和个人。守法的主观条件一般包括主体的政治意识、的法律观念道德观念、文化程度和心理素质:守法的客观条件一般包括主体所处社会的法治状况、政治状况、经济状况、民族传统、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等。

2)法的执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执法包括法的适用。狭义的执法权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和法律投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因此也常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②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③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④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3)法的适用,也称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的适用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②法的适用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③法的适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④法的适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28.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且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兴田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厚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的目标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完全可以成为引领当代大学生做人成才的根本指针,成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

29.1)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只有当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品德知识、能力、体魄等素质,为社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创造了社会价值,满足了社会需要,才能从社会那里得到满足和尊重。这些反映到自我意识里,必然是对自己的肯定性体验,即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创造社会价值是因,实现自我价值是果,不创造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自我价值。当代大学生只有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起来,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才是自身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的唯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2)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因此,必须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①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②提高自我索质和能力,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③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30.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反映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规则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是贯穿于号国家行政机关活动的所有环节,并由全部行政法规范反 映出来的共同原则。其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程序正当原则。

①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所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的规十年行政关系主体不得享有法外特权,违反行政定,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任何法律规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行政合理性原则指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行为要做到合理、恰当和适度。

③程序正当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

31. (1)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把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就越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奋斗,这是对人们耐心和信心的考验。

(2)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是难免的,因此要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在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始终充满热忱。

(3)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理想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它的实现需要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因此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动力。

(4)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为了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人的理想信念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炼,从而变得更加坚定。

32.(1)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准则,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

(2)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作为维护公共领域正常秩序的最低准则,社会公德是保障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人人必须自觉遵中。

(3)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既是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也是社会成员进一 步提升道德境界的基础,可以成为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4)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特久。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

33.(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吏上新型的法律制度,有着与以往剥削阶级类型法律制度不同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它是以消灭利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形成共同意志,并将共同意志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它冲破了少数人狭隘利益的局限,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与法律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也是一致的,因而更具先进性和科学性。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具体体现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34. (1)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使人们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开拓创新,为实现人生目标而拼搏。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使人们自己选择和确立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并在努力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这个目标。

(4)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人生道路方向的调整,使人们将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断调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以豁达的心态和务实的精神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方向前进。

35.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2)从人类道德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道德都不能凭空产生,不同时代的道德之间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能抛弃传统凭空进行,而应当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传统美德合乎规律的发展。

(3)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来看,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够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有利于每个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36.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标志着党和政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更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规律、治国方略有了更为深刻而成熟的认识和把握。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既是我国实行法治的必要步骤,也是我国法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走上法治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法律思想和法治理论的内涵。